新竹縣政府環境保護局為替縣民建立氣候變遷相關知識與技能,今年度規劃辦理2場次「 節能減碳與在地生活研習營 」,促使民眾瞭解如何於日常生活中落實環境永續,以利提升社區、城鄉間的因應氣候變遷能力。
新竹縣政府環境保護局為替縣民建立氣候變遷相關知識與技能,今年度規劃辦理2場次「 因應氣候變遷能力建構研習營 」,促使民眾瞭解如何於日常生活中落實環境永續,以利提升社區、城鄉間的氣候變遷調適能力。
透過觀摩活動學習其他低碳社區、環境教育認證場所因應氣候變遷作為,讓本縣的村里社區提升更多能量。在面對受碳限制時代的來臨,如何建構自身的減碳及搭配適宜的調適策略來適應環境並遠離災害,是大家所必須共同思索的新挑戰。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424642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338693
2019年5月新竹縣飽受豪雨侵襲,當時新豐火車站後站因路堤效應導致周遭淹水深度達1公尺,2020年臺灣罕見沒有颱風登陸,缺乏颱風雨水進帳水庫,加上各地降雨稀少,該年成為近50年來降雨最少的一年,而新竹縣主要水源之一-寶山第二水庫,在2021年4 月蓄水量甚至低於10%。回首過去幾年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給人民帶來的影響,可以發現氣候議題受到關注,更重要的是與全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再也不僅是閱讀報章雜誌、觀看新聞媒體就可解決的事情,對於日趨嚴重的氣候變遷議題,急需推動的是如何提升全民意識。
劇烈的氣候變遷是當今地球面臨最複雜且最重大的長期威脅,全球暖化的影響不再是對未來遙遠的議題,而是現在以極端天氣事件與其他自然災害的形式出現,像是洪水、熱浪、暴雨、乾旱等水環境的風險與挑戰,不僅對民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威脅,同時亦對社區和經濟造成了衝擊,甚至影響城市永續發展。
為結合在地社區工作者進行社區氣候變遷調適能力之盤點作業,擇定新竹縣橫山鄉橫山社區做為願景工作坊培訓單位,協助社區種子人員深入瞭解區域、因應氣候變遷進行調適,同時考量社區發展需求後,協助建立調適行動路徑,讓在地民眾能實際參與相關政策的制定,有助在符合社區需求的前提下,瞭解氣候變遷所造成之衝擊與影響。
「減少剩食」或「廚餘再利用」的減量概念越來越受大家重視。基於減量理念,辦理廚餘或剩食等資源循環相關議題講座,主題包含廚餘再利用、剩食或零廢棄等資源循環相關議題,藉由講師豐沛的推動經驗,與民眾分享對於剩食或廚餘回收觀念及應用技巧,鼓勵民眾落實居家垃圾減量變資源,營造不同型態各具特色的資源永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