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學堂:花了15年,科學家首次認定:氣候變遷與海豚得致命性皮膚病有關!
861
次閱讀
(程度:難) 適合高中以上學童程度閱讀
英國獨立報報導,根據本月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的研究,海豚的一種致命皮膚病與氣候危機有關,具體來說是和暴風雨變得更加頻繁、強度增加,導致沿海水域鹽度下降有關。
根據發表在《科學報告》期刊的研究,海豚的一種致命皮膚病與氣候危機有關。圖片來源/Unsplash。
2020年颶風數量破紀錄而疾病爆發處-常見海水鹹度急劇下降
這項研究是全球最大海洋哺乳動物醫院——加州索薩里托市海洋哺乳動物中心和澳洲研究人員合作進行。
15年前科學家首次在瓶鼻海豚(Common Bottleneck Dolphin,學名:Tursiops truncatus)身上觀察到「淡水皮膚病」,後來陸續在世界各地海洋哺乳動物身上發現。今日是學界第一次將這種疾病歸因於氣候變遷。
海洋哺乳動物中心首席病理學家杜威南(Pádraig Duignan)博士說:「自卡崔娜颶風以來,不斷有海豚死於這種皮膚病,現在終於能確定問題所在。」
「今年墨西哥灣的颶風季節特別嚴重,加上氣候變遷讓全球風暴系統越來越強,我們認為肯定會有更多海豚因此死亡。」
2020年大西洋強度大到可以命名的颶風數量破紀錄。科學家們說,氣候危機加劇了颶風的強度,因為熱帶氣旋以溫暖潮濕的空氣為燃料,而且隨著海洋變暖,燃料越來越多。
近年來,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佛羅里達州和德克薩斯州附近海域的海豚都發現了這種疾病的大爆發。而疾病爆發的地方,常見海水鹹度急劇下降。沿海海豚可以應付其海洋棲息地鹽度季節性變化,但牠們畢竟並非生活在淡水中。
研究指出,嚴重的颶風和氣旋帶來不尋常的降雨,使沿海水域變得更淡,尤其是在乾旱過後。
科學家:淡水皮膚病已影響到瀕絕澳洲瓶鼻海豚
在卡崔娜和哈維等級的颶風襲擊了沿海地區後,海水變淡的狀況可能持續數月。在2005年卡崔娜颶風後,科學家首次在紐奧爾良附近約40隻瓶鼻海豚身上發現淡水皮膚病。隨著氣候危機的加劇,海豚的生存前景堪憂。在澳洲,研究人員指出,疾病已經影響到瀕臨滅絕的澳洲瓶鼻海豚(Burrunan dolphin,學名:Tursiops australis)。但是杜威南博士說,這個線索將使科學家和保育專家找出更好的方法來保護沿海海豚族群。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的瀕危物種紅皮書本月發表調查結果,稱所有四種已知的淡水海豚物種都面臨滅絕的威脅,部分原因是氣候危機。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成員泰勒(Craig Hilton-Taylor)說,人類活動的影響促使許多物種瀕臨滅絕。泰勒向媒體表示:「所有(物種瀕臨滅絕)都跟人類活動脫不了關係,無論是直接狩獵、捕魚還是採集,或是引入外來物種、將棲息地轉為農業、城市化、氣候變遷……人類足跡無處不在。」活在亞馬遜河系統中的南美長吻海豚現在被列為「瀕危物種」。人類活動使牠的數量嚴重減少,包括漁具、在河流的築壩以及污染。過去沒有足夠的資訊來確定這個物種的狀態。世界自然保育聯盟提到另外幾種淡水哺乳類物種,包括亞馬遜江豚、南亞江豚、中國的白鱀豚和長江露脊鼠海豚都是受威脅物種,其中白鱀豚也有可能已經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