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學堂:比氣候高峰會的歷史還久 花蓮有種超過30年的區式減碳生活

作者:info 於 2022-04-13
1753
次閱讀

(程度:困難) 適合高中以上程度閱讀

參考網址:

台達-低碳生活部落格:https://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detail/3223

環境資訊中心:https://e-info.org.tw/node/233061

       區紀復,這一位在環境保護領域鮮少被提起,但出世的簡樸生活卻頗有名氣,他是誰,他的低碳生活又有什麼特別?身為菁英留學瑞士返台的第一代,區(ㄡ,音同「歐」)紀復可說是台灣經濟發展下,以個人的角色出發,對環境污染做出深刻反思並採取行動的先驅

     1960年代前後,台灣社會受益於工業起飛,卻也開始受害於環境污染,例如有毒米糠油食安事件;1980年代則因工業發展蓬勃,頻繁公害的事件,開始有了各種反公害抗爭行動。當時區紀復正在塑膠工業擔任高階研究與主管職。站在化工產業的前端,將環境污染一覽無遺;也因為早期的台灣工業無意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他於1983年離開高薪高污染的工作,離開過去所學高分子化學的領域;也離開台灣一百天,觀察全球的「垃圾」議題,參訪環保、教育、社會慈善、靈修等團體和機構。

0

在台灣社會崛起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反省思潮之下,1988年,他與六位好友創立「鹽寮淨土」。

0

2.jpg

圖/鹽寮淨土一隅。圖片來源:鳥仔巢音樂工作室 張文水

0

新興生態旅遊 提供沈浸式簡樸體驗

    也約莫在80年代,國際間興起生態旅遊(Eco-tourism)——這是一種以生態、文化、永續為基礎的旅行體驗。或許是多次跨國旅遊的行腳經歷的啟發,鹽寮淨土創立後,訪客只需帶上自己的個人用品或飲食,住宿完全免費[1],但必須遵守生活規章:跟著區紀復夫婦一同挑水、使用回收洗菜水沖廁、在山澗中洗澡、採摘野菜或是以園內農作為食,一切都以感謝、珍惜資源、尊敬自然為最高的依歸

    1980年代在鹽寮淨土展開的「區式減碳生活」,早於1995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一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1)這裡所提供的簡樸生活,已默默三十年的光陰,以沈浸式體驗,全然包覆到訪者的身心靈

0

減法生活 體現循環經濟的美好

    在過去的數十年間,國際間因為資源匱乏、永續倡議等因素,促使各國開始擁抱「所有垃圾都是資源」的思維。區紀復與牽手黃秀娟早已如此實踐。他們的衣服都來自贈與,二手再利用、生活用品也都回收利用;同時區紀復也書法寫作在乾淨的回收紙上,將墨寶贈送給友人。循環經濟最根本的,其實就是珍惜資源,利用、再利用。他們的循環利用,更是體現了循環經濟的清淨、得體、簡約。

3.jpg

圖/區紀復的書法作品躍然於回收紙盒等材料。圖片來源:鳥仔巢音樂工作室 張文水

0

    區紀復認為:簡樸由廚房開始;環保第一課,由餐桌上開始。在訪客多的時期,區紀復會帶他們去果菜批發市場撿拾被拋棄的蔬果,體驗「惜食」。現在,剩食、醜蔬果已經在永續思維的推動下蔚為流行。都市中也開始出現明日餐桌、剩食廚房等惜食餐廳,國際間也有救救醜蔬果的小型經濟。而這些只是他從1988年開始,長達33年簡樸、自然、靈修生活的一小部分。時間也證明了,區的理念與作為,是身為人類必須要面對的趨勢。

4.jpg

圖/區紀復所撰寫的鹽寮淨土浴廁守則。圖片來源:鳥仔巢音樂工作室 張文水

0

簡單又不簡單 低碳生活從自省開始

    從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的結果來看,筆者認為,各國政府的承諾與作為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一般民眾來說有些遙遠。筆者從鹽寮淨土,反而觀察到一種個人可以實踐超過30年的永續,同時能心靈富足、生活簡約、回饋地球的生活之道。

    區紀復在《或然人生長河圖》寫道:「我的簡樸生活一開始就很獨特,是由頭到腳的反省之後決定的。」而世界正慢慢的和他的環保理念、生活規章走在一起。對於無法想像「區式減碳生活」的朋友,不妨也從自省開始,或預約到鹽寮淨土走走吧。

0

*本文特別感謝鹽寮淨土30年分享:區紀復與黃秀娟夫妻、荒野菩提樹決明子夫妻、「自己的房間」獨立書店、「鳥仔巢音樂工作室」張文水

註解[1] 若想要體驗鹽寮淨土低碳簡樸生活,請提前一週以上,致電區先生或其夫人秀娟,聯繫到訪事宜(聯絡電話:886-03-8671065Email:augifu@yahoo.com.tw)。兩位都已上了年紀,若致電或到訪都請維持您的友善與溫暖。

參考資料:《或然人生長河圖》、《仰天靈性通》、鹽寮淨土區紀復 越少越自由

比氣候高峰會的歷史還久 花蓮有種超過30年的區式減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