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學堂:淨零、碳中和、負排放,一次看懂9大氣候目標關鍵字
2419
次閱讀
(程度:普通) 適合國中以上程度閱讀
文章來源:台達低碳生活部落格 https://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detail/3255
在這ESG當道的年代,你是否被「淨零」、「碳中和」、「氣候中和」等一大堆環保詞彙搞得暈頭轉向?台灣政府剛公布2050淨零路徑政策藍圖,又有不少人被老闆交代去研究清楚。這些聽來都差不多的詞語有何差異?有那些達成條件?
《低碳生活部落格》統整多份國際權威文件,彙整出9大氣候標語的完整定義,看完這篇文章之就會有初步的清楚理解。
一、碳中和 (Carbon Neutrality)
碳中和是指活動者產生的二氧化碳,藉由其二氧化碳減少、或移除方式,互相抵銷,使活動者對全球「淨」(net)二氧化碳排放降為零。包括紐約等國際大城市,都已提出2050年前要達到碳中和的公開承諾。
二、溫室氣體中和 (GHG Neutrality)
跟碳中和類似,但計算標準除了二氧化碳之外,還包括另外六個國際認定的溫室氣體,包含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及三氟化氮(NF3)。
此外,碳中和只計算碳的排放和抵消。但溫室氣體中和是指因活動者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藉由活動者減少或移除溫室氣體等方式相抵消,結果讓活動者對全球「淨」溫室氣體排放為零,也可透過購買碳權去達到。
圖/氣候中和得考慮到非溫室氣體,如土地利用方式對氣候變遷的影響。 (圖片來源:UNEP臉書)
三、氣候中和 (Climate Neutrality)
指溫室氣體或其他造成暖化效應的活動,藉由削減、移除、或冷卻效應,來加以抵消。
看起來跟溫室氣體中和很像,但第一個差異在於,氣候中和也涵蓋了非溫室氣體的輻射效應,像是土地利用變化對氣候系統的影響,都需考量進去。
另一差異是,氣候中和更強調行為者的活動,不會為氣候系統帶來「淨影響」,換言之,活動者排放的溫室氣體要盡可能被「完全移除」,才不會對氣候系統有任何淨影響。目前喊出氣候中和目標,以歐盟最為知名,預計2050年要達標。
四、氣候正效益/淨負 (Climate Positive/Net Negative)
了解這個名詞前,最好先掌握 ”like for like” 這個詞彙的意涵,是指在一段特定時間內,讓活動者的排放量與減碳量互相匹配。由於有些碳匯(像是森林)的儲碳功能,其實是有時效性的,在此原則下,必須考量每項減碳手段的時效性,然後劃定一段時間,讓排放量與減碳、去碳互相抵消。
氣候正效益/淨負就是採取like for like的概念,要求活動者在「特定時間」內的溫室氣體移除量要超過排放量,國際上喊出氣候正效益的例子,以北歐家具大廠IKEA最為知名,承諾2030年要達到氣候正效益。
五、淨負排放 (Net negative emissions)
指溫室氣體的移除量,大於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這個詞彙比較罕見,跟氣候正效益/淨負很類似,但沒有要求設定「特定時間」的尺度。
0
圖/負排放更著重CCS等人為的除碳技術。 (圖片來源:UNEP臉書)
0
六、負碳排 (Carbon Negative)
指活動者在「特定時間」內的碳移除量,超過其排放量,一樣採用”like for like”原則,但跟氣候正效益的差異在於,負碳排只有計算二氧化碳,而氣候正效益是看所有溫室氣體。
IT產業龍頭企業Microsoft,就喊出了2030年負碳排的目標。
七、負排放 (Negative emissions)
強調除了自然界碳循環所移除的量外,透過人為有意識的活動移除溫室氣體。也就是說,負排放更著重於透過「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這類人為技術去進行。
八、淨零 (Net Zero)
指大氣中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在「特定時間」內被人為移除(一樣採用”like for like”原則)。活動者必須遵循科學基礎路徑減碳,不論透過價值鏈或購買抵換額度,需在特定時間內移除剩餘的溫室氣體。
根據原始定義,淨零應該包含所有溫室氣體的歸零。不過,諸如Coca Cola、Amazon等許多大型企業,目前喊出的都是「淨零排碳」,範圍只涵蓋二氧化碳。
九、絕對零 (Absolute Zero)
絕對零就是在任何範疇中,活動者沒有產生任何溫室氣體,可說是最終極、也最為嚴格的減碳目標。目前還沒有一個政府或企業單位,有辦法做出這樣的宣示。反倒是某些環保團體和政治人物,呼籲海運部門應在2050年達到絕對零!
以上碳中和相關名詞小百科,希望能幫助所有氣候行動者,找出適合自身隸屬組織、公司、或政府單位設定的氣候目標,一起為守住1.5度C門檻努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