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永續的軌跡:SDGs-其他
567
次閱讀
首頁 / 永續I♥︎HsinChu / 竹縣永續乎你知 / 竹縣永續的軌跡
- 2.1 定期實地訪查轄內農林漁牧業
- 2.2 改善農地重劃區農水路
- 2.3 經濟動物疫病防治
- 2.4 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
- 2.5 推廣有機安全農業
- 2.6 大糧倉計畫
- 2.7 推動農村再生,提升農村生活品質
- 2.8 精緻農業推動
- 2.9 食農教育,提升農業附加價值
- 2.10 加強進口肉品源頭管理
- 2.11 對抗極端氣候改善收成,提高農業產值
- 2.12 持續推動農民福利相關政策
SDG2 消除飢餓
2.1 定期實地訪查轄內農林漁牧業
(1)本次普查初步報告業於2022年6月20日發布於行政院主計總處網頁,新竹縣政府主計處已摘錄有關新竹縣之資料編製成縣政通報,並同步刊載於新竹縣政府網頁。
(2)行政院主計總處農林漁牧業普查報告網址:
https://www.stat.gov.tw/News_Content.aspx?n=2760&s=227815
2.2 改善農地重劃區農水路
推動重劃區內緊急農水路改善計畫工程,提高重劃區內農水路道路品質,除縮短農運時間,保持農產品新鮮度,並建立農村地區重要交通網絡,促進農村整體發展,塑造地區水與綠之景觀意象,並維護優良農業生產環境。2022年持續針對竹北、新埔、新豐、湖口及關西等5鄉鎮市完成農地重劃區農路工程設計及施工監造;並執行農地重劃區內既有20條農路改善及維護約5,060公尺,改善農路損壞情形並增加農路使用年限。
2.3 經濟動物疫病防治
新竹縣為確保轄下畜牧產業產品食安,執行以下疫病防範措施:
(1)畜產品疫病防治
為防範非洲豬瘟藉由肉製品傳播,加強199頭以下養豬場禁用廚餘查核,2022年已裁罰3件違規案例,並定期訪查合法廚餘養豬場豬隻健康情形及辦理重要豬隻疫病主動監測工作;另配合中央豬瘟拔針政策,進行8場哨兵豬試驗,1場停止施打豬瘟疫苗試驗,並自2023年1月1日起全國肉豬停止施打豬瘟疫苗,2023年7月1日起養豬場全面停止施打豬瘟疫苗,強化養豬產業競爭力。
(2)禽產品疫病防治
辦理家禽重要疾病防疫宣導講習2場、生物安全及防疫政令宣導13場,並加強產業團體橫向聯繫。進行禽場查核,提升禽場生物安全管理生產模式。執行禽流感疫情監測18場次,即時採行防疫措施,防範疫情傳播蔓延。提供養禽場、屠宰場、家禽理貨場及公共區域周邊消毒清除潛藏病原1,191場次,提升禽產衛生環境。持續配合中央防疫計畫。
2.4 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
為讓農產品生產資訊透明化,增加消費者對於優質農產品認知及辨識,新竹縣鼓勵農民參與農產品認證及使用可溯源標章,使農產品具完整產銷履歷,強化競爭力,提高辨識性。2021年12月底,新竹縣農業產銷履歷驗證面積共計達1,809.58公頃。
2.5 推廣有機安全農業
(1)有機農業栽培推廣
新竹縣透過安全用藥教育宣導講習,輔導有機驗證,並因應消費者訴求,協助農民生產有機安全之農產品;此外亦致力於提升作物產量與品質。除增加農民收益外,同時維護農業生態環境,更有助於農業的永續經營與發展。至2021年有機栽培面積達215.89公頃。
(2)校園營養午餐結合在地有機蔬菜
新竹縣為了讓學生吃得健康,同時穩定小農收入,進而帶動新竹縣有機農業發展,號召青年農友返鄉。自2019年9月起,正式推動轄下120所國中小營養午餐1周2次採用在地有機蔬菜政策,提供學童營養、安全、在地種植之新鮮食材。
2.6 大糧倉計畫
目前我國雜糧需求量仍以進口為主,為活化國內休耕地、減少稻作面積,新竹縣配合中央政策執行大糧倉計畫-推動國產雜糧產業發展,鼓勵二期稻作轉作或輪作雜糧作物,提升雜糧種植面積及國產雜糧自給率;2021年新竹縣大豆種植面積達83公頃,產量約102公噸,目前結合校園學童營養午餐,以響應新竹縣的地產地消政策、並提高營養午餐的在地食材供應比率。
2.7 推動農村再生,提升農村生活品質
新竹縣為推動轄內農村再生,引領農村朝向多元化發展,促使其自給自足、永續發展,建立友善農村生活環境。透過加強辦理培根計畫,協助農村依據資源特性與需求推動再生計畫,並加強農村再生跨域合作,強化產業發展資源之整合,以活化產業,改善生活、生產及生態環境,展現農村新風貌。2022年持續辦理農村社區環境改善、產業活化、文化保存與生態保育等計畫。
2.8 精緻農業推動
(1)推廣在地特用作物
新竹縣農業規模並不龐大,因此極為重視精緻農業,期望透過打造品牌、增加行銷通路,展現新竹縣農業的優異實力。為增加高經濟價值特用作物的原料來源,除了持續推動茶葉復耕,亦開始新增油茶和愛玉復耕獎勵,油茶新植每公頃獎勵5萬元,愛玉新植獎勵三年8萬元(第一年5萬元、第二年2萬元、第三年1萬元)。2021年新竹縣茶園復耕總面積達131.73公頃,茶園面積漸增並趨穩定,漸復新竹縣「茶鄉」之美譽。
(2)促進地產地銷
新竹縣為穩定供應市場在地新鮮蔬果,提供農友自產自銷的銷售管道,降低仲介販運成本,增加農事收益,由農民自主管理、自行訂價、自行上架,所販賣之蔬果標示產銷履歷、生產人等資訊,消費者能追溯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以公開透明、地產地消、降低食物里程的精神,落實農業永續經營的目標。
(3)結合地方特色農產品產業文化活動
新竹縣結合農業與地方文化,創新農業產業價值,行銷在地農產品,以農業文化知性活動方式,帶動地方居民共同參與。為加值發展農村休閒遊憩事業,已辦理包括「茶花暨柑橘產業文化展售活動」、「湖口鄉瓜瓜節農產品展售促銷活動」、「寶山鄉公所綠竹筍產業文化活動」、「那羅灣金盞花產業文化推廣系列活動」等多項活動共15場。
(4)「新鮮、安全、安心」-新農民市場
已與轄內農會合作推動「新農民市場」(農民直銷站、農村社區小舖)行列,完成14處銷售點設置,持續執行農民教育訓練、營造友善購物環境及辦理行銷推廣活動等作業,落實地產地銷政策,並輔導農民成為穩定生產供貨者,協助農民拓展行銷通路,建立農會定供貨平台。未來將持續輔導各市場健全產銷整合制營造優質購物環境。
2.9 食農教育,提升農業附加價值
新竹縣持續透過「食農教育」協助消費者知道吃了什麼食物、食材從哪裡來、如何選擇食材、如何料理食材,在養成健全的飲食習慣中,同時達到傳承在地的飲食習慣和文化、親近土地、支持在地農業發展及保護生態環境的目標。結合一級生產的農業經濟、二級加工的工業經濟及三級販售的服務經濟,透過創意研發和美學設計,整合跨域產業,以農村特色餐桌、農村生活文化體驗或透過環境生態觀察與遊程導覽等,發展多樣化食農教育體驗方案,提升農業、環境與人類的情感關係,促進地方產業的永續發展。2022年輔導新竹縣農會共辦理18場食農教育相關活動及輔導新竹縣農村再生社區辦理產業活化及食農教育共11場次。
2.10 加強進口肉品源頭管理
賡續辦理加強查驗高風險輸入食品:因應畜肉產品擴大開放輸入政策,中央與地方政府衛生局持續強化市售畜肉產品之抽驗,新竹縣推動「畜肉安心計畫」,加強查驗市售豬、牛肉產製品,完成抽驗件數計313件,檢驗乙型受體素21項,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
2.11 對抗極端氣候改善收成,提高農業產值
2022年新竹縣政府盤點縣內農業資源,經過產官學研共同投入,並以農民、農業為角度擘劃的「新竹縣農業政策白皮書」,訂定十年願景與策略,其核心理念為「永續農業、多元創新、幸福農民」也期望據此推展之永續農業政策,提高農業產值,為農村、農民找到新希望。
2.12 持續推動農民福利相關政策
配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有機農業生產輔導計畫補助原則」辦理相關補助計畫,如有機農業適用肥料補助計畫、生產及加工設備補助計畫、溫網室設施(備)補助計畫、簡易堆肥設施(備)補助計畫、有機農業田間栽培及肥培管理講習會補助計畫等,期提升小規模農業生產農家的平均所得。
2021年小規模農業生產農家之所得總額為154.9萬元。
2025年目標:(1)有從事農業者的農牧戶每戶平均年所得達135萬元。(2)研議性別所得指標,如可產生男性、女性經營管理者家戶所得或農業收入之資料推估方式。
2030年目標:(1)有從事農業者的農牧戶每戶平均年所得達150萬元。(2)推估男性、女性經營管理者家戶所得或農業收入。
SDG5 性別平等
5.1 政府晉用主管性別比例
重視性別平等議題,積極自公部門起推動性別平權,新竹縣政府晉用女性擔任一級單位正副主管及所屬一級機關正副首長之比率達到34%,擔任二級單位主管及所屬一級機關一級單位主管之比率達到60%。
5.2 性別平等政策研擬與推動
(1)設置新竹縣性別平等促進委員會,保障婦
女人身安全,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實質平等,並提供性別平等相關服務諮詢與指導:每年召開2次性別平等促進委員會議。配合行政院性別平等政策綱領,新竹縣政府以人口婚姻及家庭、人身安全及司法、產業就業及經濟、教育媒體及文化、健康衛生及醫療及環保能源及科技等六面向進行跨局處整合業務之推動。
(2)積極推動性別意識培力:
針對機關內部進行性別意識培力:
- 透過線上數位課程,培力一般公務人員每年至少參訓2小時。
- 為提升同仁辦理性別平等業務知能,施以性別平等業務相關人員每年參訓6小時以上進階課程。
- 提升主管人員性別平等意識,每年參訓2小時以上。
- 加強辦理CEDAW主流化進階實體課程,辦理內容包含與業務關聯性、引用CEDAW指引、暫行特別措施、直間接歧視、交叉歧視及多元性別權益等各面向。
(3)針對社會大眾性別意識培力:
- 透過新竹縣政府各局處於辦理業務時積極宣導。
- 透過各局處自製影片或性別平等教材廣為宣導周知。
- 透過各局處辦理轄屬業務相關研習課程納入性別意識培力課程。
5.3 校園性別平等教育
新竹縣透過辦理校園性別平等教育教案比賽、建立性侵害性騷擾及性霸凌調查專業人才庫(初階、進階)、校園性別事件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處理機制及教育輔導內涵之案例研討會、性別平等教育法令宣導暨校園性侵害性騷擾及性霸凌回覆填報系統教育訓練(學務人員)、性別平等教育之能研習-媒體識讀、性別平等教育宣導-輔導影片帶領人培訓工作坊暨校園影展、融合教育納入性別平等教育知能研討會、校園性別事件行為人輔導處遇研討會實施計畫、校園性別事件行為人8小時相關課程防治教育課程專業人員培訓,2022年共約1,177人參加。
5.4 強化性別工作平等及防制就業歧視
(1)為增進各界對於性別工作平等法內容之認識與瞭解,落實性別工作平等法之規範,2022年透過勞動條件檢查及法遵訪視方式,積極輔導325間僱用受僱者30人以上之事業單位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拖、申訴及懲戒辦法。
(2)2022年受理性別工作平等及就業歧視申訴案件計42件(職場性騷擾26件、性別歧視暨性平措施申訴14件、就業歧視2件),經新竹縣就業歧視評議委員會審定違法受處分5件,罰鍰新臺幣54萬元。
(3)2022年辦理「推動性別平等暨職場平權研習會」,參訓者為轄內機關學校及事業單位人事人員以及辦理防制就業歧視宣導活動(短劇表演),參加者為轄內高中職學生,將職場平權暨性騷擾防治相關法令帶進校園及事業單位,總計服務524人次。
SDG7 永續能源
7.1 興建自有廢棄物處理設施,推動廢棄物轉換能源
新竹縣目前並無自有之垃圾焚化廠,因此縣內產出之廢棄物皆須委由其他縣市代為處理,然而遇到垃圾無法及時去化之情形,則需暫置於縣內垃圾暫置場,造成當地的環境污染。因此新竹縣以促參方式辦理「新竹縣促進民間參與高效能垃圾熱處理設施投資BOO案」,預計於2024年完工啟用;處理設施於處理垃圾過程能有效將垃圾潛在熱能轉換為電能,推動一般廢棄物由廢為能之再生循環、提升再生能源產量,達到永續能源目標,相較於傳統焚化爐具更高之經濟效益,並減少二次環境污染發生,以達新竹縣垃圾自主管理目標。
7.2 再生能源發展與推動
(1)新竹縣再生能源推動平臺
新竹縣為積極推動轄內再生能源發展,使各界進一步瞭解再生能源設備之設置及運作,落實再生能源在地化推動,因此設立再生能源推動平臺,用以公布縣內最新再生能源推動訊息、展現推動成效及作為縣內單位或民眾再生能源設置媒合平臺。
(2)推動再生能源發展政策
新竹縣截至2022年再生能源同意備案裝置容量達到253百萬瓦(MW),2023年以每年增加再生能源裝置容量15百萬瓦以上為目標,預計2025年達成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270百萬瓦(MW),以期打造節能減碳、綠能永續發展城市。
SDG13 氣候行動
13.1 強化消防救災軟、硬體設施、設備
(1)軟硬體設備
- 持續採購第二套消防衣,並適時汰換破損不堪用等個人防護裝備,以提高安全防護力。
- 車輛採購標案,保持救災車輛裝置夜間警示反光標識之標配規格,以利提高辨識度。
- 持續採購空氣呼吸器組(呼吸面罩、空氣瓶、背架),以利提供後續更新汰換,以提升消防員火場救災安全及效能。
- 建置救災安全管制系統,以利強化救災安全。
(2)消防廳舍整建持續整建、新設消防分隊廳舍,提升轄內災害應變量能,
2022年完成芎林消防分隊新建廳舍工程,並於6月進駐;高鐵消防分隊新建廳舍工程於7月開工,預計於2023年底完工。
13.2 韌性(防災)社區推動
持續推動第2期韌性社區依序辦理社區訪談、復原重建工作坊、兵棋推演、實兵演練等活動,以及推動第1期韌性社區持續運作,韌性社區訪談、盤點社區防救災能量、辦理社區防救災宣導活動、辦理社區環境踏勘活動、辦理社區兵棋推演與防災計畫書討論活動、社區災情回報、更新持續運作紀錄辦理情形,以及更新韌性社區防災計畫書等工作,辦理各類社區活動總計12場次,709人次參與,同時也邀請社區成員參與防災士培訓,2022年度東山里與湖口社區派員參訓,兩社區各增加3名防災士。
13.3 營造低碳城市
(1)低碳永續家園認證
為推動低碳永續家園,新竹縣政府輔導村里執行低碳行動或措施,並參與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評等認證。2022年輔導新豐鄉瑞興村、湖口鄉波羅村,竹北市大眉里及竹東鎮柯湖里等,共4處取得銅級認證;竹北市白地里、竹北市新崙里、新豐鄉福興村、新豐鄉中崙村、新豐鄉重興村、芎林鄉中坑村、北埔鄉水磜村、竹東鎮上舘里及北埔鄉南興村等,共9處取得報名成功,累計村里參與率50.5%。另新竹縣亦取得環保署最高等級銀級認證。
(2)低碳社區標章
為推動轄內社區或公寓大樓取得低碳社區標章認證,鼓勵新竹縣社區或公寓大樓運用當地優勢與特色,推動符合低碳概念場域環境,其內容包含各低碳指標自評項目(如:生態綠化、綠能節電、資源循環、永續經營等項目),2022年共有8處單位包括巨埔里社區發展協會、名銓一景社區管理委員會、唐風臨社區管理委員會、關西鎮上林社區發展協會、閱讀台大管理委員會、椰林時尚廣場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新竹縣大窩口促進會、二重社區發展協會,獲得「新竹縣低碳社區行動標章」。
13.4 新竹縣災害防救計畫
新竹縣已於2022年9月經新竹縣災害防救會報核定2022年最新版本,核定七篇及附錄,依準則篇及各類型災害篇,訂定弱勢族群等防救災相關方針。
(1)新竹縣13鄉鎮市亦依新竹縣地區災害防救計畫、轄區特性及人口組成,訂定各鄉鎮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中繫列轄內弱勢族群減災、整備、應變及復原相關事宜,並於2022年12月各鄉鎮市公所災害防救會報進行核定,待新竹縣召開災害防救會報進行備查程序。
(2)新竹縣地區災害防救計畫部分,經中央災害防救會報於2022年12月29日第47次會議備查,目前新竹縣地區災害防救計畫(2022年版)係依災害防救法之法定災害類別,採單一災害管理模式分篇撰寫,由於各類災害在各項災防工作上更許多共通之處,為避免各篇計畫內容重複撰擬致使產生疊床架屋現象,新竹縣2022年版地區災害防救計畫已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以全災害管理模式初擬計畫架構目錄,以強化計畫之實用性及可操作性,本案訂於2023年5月17日進行全災害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第1、2篇編修會議,透過會議中與會編組成員以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莊明仁博士提供各篇修正建議,後續將於11月底前持續邀集新竹縣災害防救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參與修正第3篇「整備」、第4篇「災害防救對策」篇章之會議。
13.5 土石流防災管理計畫
(1)災防社區培育與強化
依農委會資訊,新竹縣共有77條土石流潛勢溪流,分佈於五峰鄉、北埔鄉、尖石鄉、竹東鎮、芎林鄉、峨眉鄉、新埔鎮、橫山鄉及關西鎮等9個鄉鎮。因此為強化轄內社區土石流災防應變能力,以全民參與、由下而上、因地制宜的精神辦理山坡地保育宣導及土石流防災演練、加強監測土石流潛勢溪流危險地區,並且持續輔導村里精進土石流自主防災專業職能,教導民眾正確的土石流防災知識與技能,認識環境中潛在的風險因子,將防災的觀念深耕至村里之中,成為有效提升基層防救災能量的關鍵工作。2020年至2022年共辦理自主防災社區兵棋推演共33處,辦理自主防災社區精進實作共10處,辦理自主防災社區支援體系建立共40處。
(2)土石流自主防災企業聯盟
新竹縣山坡地佔全縣面積約87%,為提升防救災能量,2022年9月,新竹縣媒合16家企業與自主防災社區建立夥伴平臺,並簽訂防災合作意向書,於未來發生天災時即刻啟動平臺,由企業投入物資、設備、道路搶通等資源,以提供社區災中應變、災後復原等協助。
13.6 建構新竹縣氣候行動能力
(1)新竹縣第二期(2021-2025)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溫室氣體減量囊括創能、節能、資源循環、綠色運輸、消費習慣、永續農林漁牧及環境保護等,涉及層面極為廣泛,故新竹縣成立「低碳永續家園暨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推動平台(以下簡稱推動平台)」,並邀請「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作為協力單位;新竹縣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十五條,召開推動平台會議匯集新竹縣政府各機關及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研擬具體可行之溫室氣體減量相關策略,訂修新竹縣第二期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以下簡稱第二期方案),透過實質措施及合作模式,落實氣候行動。
新竹縣第二期方案共七大面向55項推動策略,每年召開推動平台會議檢核各項策略實際達成進度,針對進度落後項目由相關局處提出說明及改善措施;統計2022年第二期方案成果溫室氣體減量超過4.1萬公噸。
(2)因應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教育培訓劇烈的氣候變遷是當今地球面臨最複雜且最重大的長期威脅,新竹縣為提升民眾因應氣候變遷知能,結合轄內、外優良村里、社區及在地工作者辦理教育培訓,透過體驗、課程、觀摩、互動、實作等多元方式,強化對於氣候變遷相關減緩與調適知識及技能,並協助民眾在考量自身在地發展需求後建立相應行動策略;2022年共辦理6場次培訓課程,計235人參與。
SDG14 海洋生物
14.1 海洋環保艦隊
新竹縣於2017年起成立新竹縣海洋環保艦隊,並將所有設籍於新竹縣之漁船全數納入艦隊成員(共計71艘船),並且訂定相關兌換獎勵機制,以鼓勵艦隊成員在日常海上作業時加強對於生活廢棄物及作業廢棄物管理,並且主動投入海上垃圾打撈作業,以減少廢棄物直接進入海洋。統計2022年度艦員自主攜回垃圾共計118人次,清除垃圾總達842公斤。
另外,2020年起推動新竹縣潛海戰將進行海底垃圾進行清除作業,並且召集專業潛水人員針對新竹縣海域進行海底垃圾清除工作;2022年共計辦理5場次,共計清除垃圾197公斤(其中廢棄漁網達186.5公斤)。
14.2 辦理魚苗放流,增殖漁業資源
新竹縣推動海洋資源保育,於2022年辦理魚苗放流,其中四絲馬拔120萬尾、金目鱸成魚6,000尾及黑鯛魚成魚3,000尾,計120.9萬尾。規劃2023至2026年持續辦理魚苗放流,預計每年放流100萬尾。積極增殖漁業資源的種苗放流,建立魚苗放流保育觀念,並有賴全民積極參與及密切配合,共同致力於漁業資源保育等各項工作。
14.3 推廣海洋生物保育
辦理海洋保育環境、鯨豚海龜等海洋生物野放及救援通報推廣教育,因應疫情首場於線上會議室辦理線上研習一場次,另於新豐鄉社區活動中心、竹北市福樂休閒漁村及新竹縣政府簡報室3處各辦理一場次研習活動,邀集在地居民、漁民參與,讓民眾瞭解鯨豚海龜等海洋野生動物,認識與擱淺通報機制推廣,透過宣導及民眾參與,使民眾對鯨豚海龜等野生動物保育意識提升,加強民眾對海洋資源永續利用及生態保育之了解。
14.4刺網作業轉型
新竹縣船隻為61艘漁船,為積極鼓勵漁民轉型,改用對海洋環境較低傷害性、友善的捕漁方法,如曳繩釣、一支釣等被動性漁法,新竹縣已辦理多場宣導會,並協助漁民,於漁網具上之浮子、浮球具標示工作或以旗幟標示船名與船隻編號,迄今已完成刺網標示漁船為32艘,已無刺網漁具或轉型不以刺網經營船數為29艘,以落實刺網自主管理,減少刺網在漁業行為中變成海洋廢棄物、破壞海洋環境、影響海洋漁業資源的機會,使刺網漁業得以永續經營管理。
14.5 落實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現有的區域與國際制度
藉由立法、政策、制度架構、海洋相關文件等方式落實國際法,回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成為保護及永續利用海洋資源的國家。目前新竹縣維持將海洋相關國際組織通過之養護管理措施,轉為國內法進行保育與管理。
SDG15 保育陸域生態
15.1 多元水土保持宣導
新竹縣為提升水土保持教育宣導成效,避免轄內民眾觸法,仍持續推動水土保持服務團駐點服務,安排專業水保技師於竹東鎮、關西鎮、尖石鄉及五峰鄉公所駐點,提供民眾免費諮詢。2022年為推動水土保持的多元化宣導,讓民眾了解「水土保持申請案件之流程」,分別錄製國語、台語、客語及原住民語版本的動畫影片,以案例、生活對話編撰劇情,增添民眾可讀性,其中特別邀請到尖石鄉李文治長老錄製泰雅族語配音,以超接地氣的對話方式傳播水土保持守法觀念。
15.2 推動林業永續經營
新竹縣土地總面積142,753公頃,山坡地範圍123,551公頃(86.5%),林地面積71,435公頃、暫未編定土地面積450公頃,皆適用森林法規,佔已登錄土地面積52.4%。為加強公、私有林經營管理,整合公私部門資源,營造健康優質的森林,以永續經營的理念,發揮林產物生產、國土保安、生態環境保育及生物多樣性等功能,輔導森林經營者,依據不同土地使用類別容許項目,進行林、農、牧與遊憩等多元經營,以達成兼顧森林環境保育、林業經濟發展等多方效益經營目標及效益。
(1)提升森林覆蓋率
新竹縣為提升轄內森林覆蓋率,配合中央推動獎勵造林計畫共193公頃、全民造林運動實施計畫共120公頃。另輔導成立林業合作社及辦理產地認證推廣國產材活動,輔導造林者學習正確苗木栽植、修枝及疏伐等技術,培育出優質木材,以提升竹木利用之價值,增加林農經濟效益及確保森林資源持續生產功效,目前已成立3家林業合作社。
(2)加強輔導林業合作社成立
近年來國內對於振興本土林產業的呼聲益發高漲,就縣轄森林資源與林業現況,針對「生產性人工林」,提出協助林業再生振興山村經濟的策略。輔導林農籌組林業合作社、加強區域管理、增加多元的銷售管道、翻轉產品思維(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等,期望除了增加國內林產品的產值外,還能夠活化山村經濟。於成立林業生產合作社共同合作林地經營以經濟生產為導向,其私有林地或租用轄內國有林地(五峰鄉及尖石鄉)種植柳杉、杉木及臺灣杉造林,並輔導經管造林地通過相關林業認證(FSC、CAS、產銷履歷及QR-code等),透過合作社聘用具有專業能力的林業技師、造林專業團隊,協助林地及林分之經營管理,提高林木蓄積量及品質,提升林農收益,達永續利用林木資源。
(3)輔導林農森林副產物經營
人工林之經營係以森林主產物收穫為主要目標,將於兼顧林農生計並符合森林永續經營之原則,配合農委會林務局研擬「林下經濟經營使用審查作業要點」相關規範,就已成熟之林下經濟技術體系如縣轄後山五峰鄉及尖石鄉段木香菇或淺山林下養蜂等,建構與原住民社區共存共生之森林經營模式,輔導依法採取森林資源。輔導農地轉型友善生產,建造本土樹種複層林,營造原生物種棲地,並發展森林養蜂等林下經濟,提高營林誘因。
(4)實踐「里山倡議」與生態兼容
私有林以振興山村經濟為原則,推動森林生態系服務價值創新,輔導繼續撫育林木或生態旅遊等精緻經營模式。共同推動友善生產及生態系服務給付,並推廣綠色保育標章,營造友善、融入社區文化與參與之「社會、生態、生產」地景,創新生態系服務價值,提升綠色產業效益,落實「里山倡議」精神。林業經營應在顧及自然生態保育與國土保安前提下,合理並多元利用森林資源,追求民生福祉之極大值,發展兼顧生產、生活及生態的「永續林業」。
15.3 生態多樣性維護與保存
(1)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宣導:
2022年除上半年辦理「522生物多樣性日慶祝活動」8場系列線上自然保育演講累計1,238人參與外,下半年亦辦理1場次自然保育業務觀摩,至嘉義縣觀摩國土生態綠網關注軸帶社區參與保育工作(梅山鄉、上林社區)、鰲鼓溼地生態旅遊、觸口自然教育中心,提升新竹縣相關人員知能;2場次農村夜間觀察體驗活動共30人次;辦理「為槲櫟,為所有生命建構共同未來」教育推廣活動約50人次參與;以及6場次自然保育業務暨法規宣導系列講座,累積300人次參加。
(2)辦理外來入侵種監測移除,避免影響本土生物多樣性:
- 2022年度辦理縣轄埃及聖䴉調查及移除工作,於竹北市、竹東鎮、新豐鄉、峨眉鄉等16處曾經分布點進行調查,皆無發現埃及聖䴉個體。
- 2022年度辦理縣轄斑腿樹蛙調查及移除工作,於湖口鄉及新豐鄉進行分布調查,並針對新竹縣已出現斑腿樹蛙之鄉鎮之43點位,於4、6月進行斑腿樹蛙卵泡移除及毒殺作業,共移除308個卵泡、毒殺蝌蚪390處,移除成蛙計52,337隻。
- 於縣轄北埔鄉野溪發現新外來入侵種綠水龍,進行調查其分布概況後,已投入進行移除逾160隻,並持續爭取中央經費研擬迅速有效的移除計畫。
- 2023年持續辦理移除工作。
(3)辦理野生動物救傷、醫療、野放工作:
- 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業出勤救援保育類動物穿山甲、食蟹獴、鵂鶹、領角鴞、黃嘴角鴞、黑翅鳶褐鷹鴞、松雀鷹、鳳頭蒼鷹、台灣藍鵲、彩鷸、黑眉錦蛇、草花蛇、柴棺龜及一般類動物山羌、幼獾、白鼻心、水鹿、台灣獼猴、飛鼠、喜鵲、五色鳥、白冠鷄、白氐地鶇、虎斑地鶇及其他蛇類救援總計出勤196次共199隻。(196個救援點)。
- 與六福村動物醫院合作營運野生動物救傷站,協助進行動物醫療44隻(初步診療即野放者不予計算),其中安樂死18隻、野放或送養13隻;另住院中13隻。
(4)瀕危動植物保育及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工作:
- 今年(2023)繼續補助在地保育團體及學術單位進行新竹縣稀有植物槲櫟、長葉茅膏菜、長距挖耳草等濕地食蟲植物進行棲地管理、復育及教育宣導工作。
- 今年(2023)補助在地團體針對於友善耕作水田棲息之三級保育類鉛色水蛇,進行棲地保育示範、監測、推廣工作,及一級保育類動物「柴棺龜」之分布調查工作。
- 辦理新竹縣食肉目動物及蜻蛉目昆蟲分布、物種、棲地之調查,作為新竹縣政府生態保育政策研擬、推廣教育之重要資源。
SDG16 和平與正義制度
16.1資源注重永續發展
為推動清廉勤政的施政理念,提升人民對新竹縣政府施政之信賴,新竹縣政風處將落實「防貪先行,肅貪在後」的廉政目標,以降低機關廉政風險,藉由「防貪、肅貪、再防貪」的治理機制,啟動廉能政府的正向循環,凝聚縣民反貪意識,促進對貪腐「零容忍」,以期達到「乾淨政府、誠信社會、透明台灣、廉潔家園」之目標,全面提升新竹縣競爭力,2022年藉辦理破解圖利與便民迷思系列座談共三部曲,期降低貪瀆弊端案件,首先與新竹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合作辦理「如何防治違反營業秘密專題座談」,第二部為主辦「文科簡政便民、服務產業升級-新竹縣政府與產業界之交流座談會」,最終為聯合辦理之「2022年公共工程施工品質管理暨採購實務工作坊」,進行專題講演及與談,並彙編座談會會議紀錄及業界建議事項。
16.2 廉政防貪
(1)面對幫派犯罪轉型、生態演變與跨轄特性,
警察局以「系統性掃黑」策略,運用掃黑專責隊、幫派組合情資蒐報、危害風險評估、防制幫派公開活動、數位鑑識分析、金流調查等作為,掌握轄內幫派組織網絡,針對人(幫派分子)、金流(不法利得)、行業(經營、圍事或經常出入處所)與資通媒介(幕後金主、系統商、利用資通訊流之共犯與傳輸內容)標的,依不同轄區治安特性實施有效打擊:
- 確實建檔幫派各類資訊:掌握地區幫派組織狀況及成員,深入挖掘組織脈絡網絡、依附(營生)行業、活動據點等資料,並落實建檔分析作業。
- 快速壓制幫派組合活動:針對公開、蓄意挑釁公權力之幫派活動,快速反應並規劃勤務,進行全面辨識蒐證盤查並建(修)檔,並擴大追查幕後操控分子、查扣不法利得、關閉據以營生行業,必要時應發布新聞資料,以正視聽。
- 全面打擊組織型態犯罪:不以具有特定名稱之幫派為限,擴大查緝構成組織犯罪防制條例要件之槍枝、毒品、資通等組織型態犯罪,並以阻斷金流為查緝主軸,切斷幫派組織維生命脈。
- 有效提升起訴定罪作為:依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所定「犯罪組織」構成要件,針對發起、主持、指揮、操縱、參與犯罪組織者查緝移送,並針對「藉幫派組合名義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招募成員加入幫派」情節依該條例即時查處移送,續深入擴大檢肅。
- 溯源斷流犯罪不法利得:確實調查幫派犯罪組織獲利情形,運用刑法(沒收)、組織犯罪防制條例(舉證責任倒置沒收)、洗錢防制法(擴大追徵沒收)等規定,進行扣押相關資產相關程序,澈底剝奪不法所得,斷絕資金流動。
- 剷除幫派依附營生行業:針對幫派組合之圍事、投資、經營及經常活動處所,運用「第三方警政」策略,於「治安會報」中協調各轄相關業管局處(如都市計劃、建築、消防、衛生、勞工、稅捐等)採取聯合稽查措施,並針對行政不法情事,朝勒令歇業、廢止營業許可或營業登記等之重大行政裁罰結果執行。
(2)2022年破獲組織犯罪13案共113人,較
2021年增加了6件次與89人;2023年破獲組織犯罪5案32人。
16.3 檢肅幫派、除暴安良
(1)為有效打擊詐欺犯罪,新竹縣警察局參照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擬定相關偵防作為如下:
- 持續針對詐欺案類三大面向(金流面、犯嫌面、資通面)積極偵辦,詳加清查詐欺犯罪所得資產,溯源打擊集團幕後核心。
- 查扣詐欺犯罪不法利得:持續利用各項會議時機,加強宣達,鼓勵同仁查扣數位犯罪資產(虛擬貨幣),爭取加倍核分。
- 編排防制車手勤務:依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每週一、三所提供熱點資料,分析轄內提領時段、區域,並針對前揭熱時、熱點,妥適規劃ATM熱點防制勤務。
- 轄區提款熱點清理:逐週管制各分局調閱提領車手影像進度、車手查緝及到案情形。
- 辨識通報可疑犯嫌:警察局業於2023年4月7日竹縣警刑字第1124900748號函訂定「協請金融機構及超商業者攔阻詐騙執行要領」,定期統計轄內相關業者行(職)員通報「攔阻民眾被害款項」及「因而溯源偵破詐欺集團案件」情形,利用治安會報時機,頒發「反詐有功認證」或獎金,深化警銀聯防機制,並利用各式宣導警語提醒民眾,預防被害人遭詐騙匯款,藉由即時通報攔阻民眾遭詐欺款項,保護民眾財產安全。
(2)提升全民防詐免疫力:
深入分析轄內高發特徵及歹徒話術,針對特定族群客製化宣導作為,同時加強運用在地化資源,結合縣政府各局、處相關業務據點投放防詐宣導影音素材或民間團體辦理反詐騙宣導活動,使防詐訊息全面普及,提升民眾防詐免疫力。
(3)新竹縣2022年集團性電信詐欺集團共查獲
45件,犯嫌計330人,包含國內詐欺機房2件、詐欺水房1件及靈骨塔詐欺1件,查扣不法利得計362萬餘元,持續針對假投資機房、水房及集團性詐欺案件進行重點打擊;金融機構關懷提問攔阻計112件,共攔阻新臺幣4,984萬餘元;2023年1-5月已偵破靈骨塔詐欺案件1件15人、電信詐欺集團案件5件53人、假網拍案件3件4人、查扣不法利得計3,600萬餘元、金融機構關懷提問攔阻計69件,共攔阻新臺幣5,127萬餘元。
16.4 打擊詐騙犯罪
(1)橫向及跨單位垂直整合人口販運防制工作:
每年定期(1月及2月)由縣政府召集府內警政、勞政、社政、衛政及府外地檢署、移民、NGO團體等17個以上單位,辦理協調會議,並視需求不定期邀集轄內外籍移工及外僑學校管理人員,辦理外來人口被害預防安全座談會,期有效溝通協調相關工作推動所遇困難並謀求解決。
(2)以分眾及多元方式加強宣導:
針對潛在可能之人口販運被害人,如外籍學生、移工及赴海外工作之國人等族群,以多元方式,如與校方合作辦理新(僑)生座談(2022年度計4場次)、自製線上多媒體及社區座談會等方式,加強宣導,期讓預防人口販運案件之觀念,能更深入相關可能被害之族群。
(3)跨單位聯合執勤,強化偵防量能:
針對疫情期間高風險被害之長照移工,結合衛生局、勞工處、警察局及移民署,進行聯合訪視及查察工作;在預防國人被害方面,對於赴海外工作疑為被害之案件(如由家屬代為報案),均以個案、專案追蹤列管方式,結合府內社會處力量,強化被害人返國後安置保護及相關偵防量能,期全面有效偵處及防杜是類案件發生,及完備案件發生後之被害人保護工作。
(4)2022年結合警政、移民、勞政、學校等單
位辦理外籍人士人口販運防制及人身安全維護座談會或宣導活動,共辦理6場次,與會人數達400人次以上;2023年1-6月年共辦理7場次,與會人數達300人次以上,並預計於今(2023)年7月透過召開「防制人口販運協調聯繫會議」,邀集府內警政、勞政、社政、衛政、教育、農業等相關業管單位及府外地檢署、移民、NGO團體等17個單位,共同研討相關問題及經驗分享,以持續加強相關機關(單位)橫向聯繫夥伴關係。
16.5 人口販運防制
(1)科技勤指:
2021年「e化勤務指管系統」結合線上M-Police派遣,以提升警方勤務指揮管制效率,持續推動科技建警e化,透過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行動定位派遣系統(GPS),管控員警執勤位置,有效指揮調度,迅速到場處理;並且秉持受理、處理、指揮、派遣、追蹤與管考六大流程,達到以「速度」 創造優勢、以「態度」展現專業、以「同理心」為民服務,獲取民眾對警察的支持與肯定。
(2)科技資訊:
- 配合民間科技公司,警察局竹北分局於2022年4至6月試辦「AI巡防系統」,透過自建治安人口、失竊汽機車資料庫,配合智慧型手機,裝載於巡邏車,自動辨識,適時發送警報。
- 內政部警政署預計於2025年以現行警用載具做為媒介推行本案。
(3)科技鑑識:
- 建置「手持式拉曼光譜儀」,有效快速辨識疑似毒品成分:警察局建置之「手持式拉曼光譜儀」內建資料庫超過10,000 種化學物質,包含化學品、毒化物、爆炸物、前驅物及新興毒品等,利用非接觸性、非破壞性方式,不需接觸樣品即可於數秒內快速辨識未知的固態及液態、物質,可隔著透光包材(塑膠袋、玻璃瓶等)直接進行全面性辨識,維持證物完整性,並有助於快速辨識新興毒品類型,提升查緝效能,輔助刑案偵辨。
- 建置「空氣槍鑑定實驗室」,發揮鑑識量能:警察局採購美國OEHLER MODEL 57紅外線感應測速儀,並建置「空氣槍鑑定實驗室」,經多年人員訓練、設備校準及環境安全檢查,獲內政部警政署現地評鑑為符合測試需求,自2019年12月1日起可辦理各式空氣槍動能鑑定,將鑑識人員第一線的現場勘察採證與後端實驗室的處理鑑定進行整合,在刑案偵辦提供線索及打擊不法上不遺餘力。
- 建置「攜帶式指紋活體掃描器」,提升服務民眾品質:警察局建置「攜帶式指紋活體掃描器」,利用電容式觸控面板,快速並準確記錄捺印者指紋,大幅縮短指紋捺印建檔所需時間,且除了指紋建檔功能外,其更兼具即時比對功能,能於第一時間針對需辨識身分的對象進行身分確認。相關指紋建檔服務並於2020年整合至新竹縣雲端聯合服務中心,民眾可以透過新竹縣政府官方網頁,線上申請「自願捺印指紋建檔」服務,相關申請方式及內容說明均清楚在網頁顯示,免除民眾奔波往返、電話查詢轉接聯繫的麻煩。
(4)科技偵查:
為充實警察局科技偵查量能、強化數位鑑識處理能力,針對手機、電腦鑑識之軟、硬體設備、影像處理系統、惡意程式偵測軟體、OSINT服務及虛擬通貨分析軟體等5大類科技偵查工具提出需求,並獲內政部補助新臺幣1,322萬6千餘元。
16.6 精進科技建警
警察局以「年度建置錄影監視系統組數」作為衡量指標,透過於各鄉(鎮、市)交界、聯外道路及調閱缺口建置錄影監視系統主機,以點、線、面逐步涵蓋縣內治安熱點,各年度藉由錄影監視系統破獲報案之案件比率明顯地成長。新竹縣目前已建置主機702組、攝影機4,841支、雲端智慧影像分析平台1組、GIS地理資訊系統1組(置於資訊室機房);另於2023年規劃建置主機87組(汰舊換新57組)、攝影機579支(具車牌辨識功能攝影機有366支),已增設73組主機。2022年因錄影監視系統協助破獲刑案2,048件,查獲嫌疑人2,467名,對於犯罪偵查、犯罪預防及交通改善上,確實顯現良好的效能。
16.7 建構治安防護網
(1)新竹縣為強化轄內社區治安,透過辦理社區
治安座談會,聽取民眾治安建言,回應社區與民眾需求,提升社區民眾婦幼安全、防災及犯罪預防觀念,落實「治安社區化」政策。2022年辦理社區治安會議76場,參加人數2,242人;訪視營造補助社區30場,參加人數約400人;民防團常年訓練70場,參加人數約3,000人。2023年1-5月辦理社區治安會議111場,參加人數3,253人;訪視營造補助社區40場,參加人數約400人;民防團常年訓練尚未辦理。主要辦理內容包括防詐騙、防(搶、竊、偷)、反家暴(性侵害、性騷擾、受虐兒童、家庭暴力)及交通安全為主。
(2)警察局2023年辦理內政部警政署推動社
區警政再出發工作,與村(里)長、地方士紳、部落長老、意見領袖及社區大樓、民力隊及轄內民眾等建立通訊群組584個;與里長、共餐中心、廟宇、教會或原鄉部落互動182件;參加社區組織活動,分送犯罪預防宣導警語等62件;持續辦理失蹤人口協尋及弱勢家庭通報等,強化社區互動,透過以問題為導向的警政策略,從服務民眾出發,建構警民夥伴關係,促使民眾提供社區潛在犯罪現況,並由警政機關提出偵防策略及查緝手段,共同解決犯罪問題,保護社區民眾安全。
16.8 強化社區安全意識
(1)新竹縣為強化轄內社區治安,透過辦理社區
治安座談會,聽取民眾治安建言,回應社區與民眾需求,提升社區民眾婦幼安全、防災及犯罪預防觀念,落實「治安社區化」政策。2022年辦理社區治安會議76場,參加人數2,242人;訪視營造補助社區30場,參加人數約400人;民防團常年訓練70場,參加人數約3,000人。2023年1-5月辦理社區治安會議111場,參加人數3,253人;訪視營造補助社區40場,參加人數約400人;民防團常年訓練尚未辦理。主要辦理內容包括防詐騙、防(搶、竊、偷)、反家暴(性侵害、性騷擾、受虐兒童、家庭暴力)及交通安全為主。
(2)警察局2023年辦理內政部警政署推動社
區警政再出發工作,與村(里)長、地方士紳、部落長老、意見領袖及社區大樓、民力隊及轄內民眾等建立通訊群組584個;與里長、共餐中心、廟宇、教會或原鄉部落互動182件;參加社區組織活動,分送犯罪預防宣導警語等62件;持續辦理失蹤人口協尋及弱勢家庭通報等,強化社區互動,透過以問題為導向的警政策略,從服務民眾出發,建構警民夥伴關係,促使民眾提供社區潛在犯罪現況,並由警政機關提出偵防策略及查緝手段,共同解決犯罪問題,保護社區民眾安全。
SDG17 多元夥伴關係
17.1 招募志願夥伴與培訓.
新竹縣為鼓勵民眾參與志工服務,增加志願服務量能,每年新竹縣目標成長2%志工人數,截至2022年志工人數達13,645人。
17.2 國際交流
新竹縣為擴大推廣環境永續發展之理念,並與國內外先進交流,2022年參加8月舉辦之「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該活動係由企業、政府機關、學研機構及非政府組織等跨領域利害關係人共同發起成立的「永續發展目標聯盟」所辦理,包括有11個政府機關、12所大學院校、44個企業、5個智庫研究機構及11個非政府組織等,共計約百餘個單位加入,希望透過SDGs之全球共通語言,讓臺灣各界共同邁向永續、培養核心競爭力,同時引領產官學研與非政府組織之互動與協同合作,共同建構我國永續發展之資訊與資源交流平台。
新竹縣整體展示主題圍繞城市永續發展作為,此外,參展活動主題以「永續竹縣 共下幸福」,揭露新竹縣「文化、科技、智慧城」之永續發展願景,以及「拚經濟、重文教、享福利、樂安居」之永續發展主軸,以宣揚上述推廣永續發展策略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相互呼應,本次活動以拚經濟、重文教、享福利、樂安居四大主軸來擇選呈現各策略之推動環境及成果。同時在現場攤位與民眾互動進行SDGs大尋寶小遊戲及導覽介紹新竹縣施政成果,同時發放文宣及相關宣導品,共計參與人數1,023人。